光大证券再摆乌龙 高层人事不稳乱象丛生
8月19日消息,光大证券近期可谓丑闻跌出,负面缠身。继光大证券上周五ETF套利系统乌龙引发A股巨幅波动后,昨日再度曝出光大证券债券“乌龙指”传闻。一位交易员称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部在10年国债买卖操作中出现失误,并导致其超低价卖出10年期国债。接近光大证券的人士表示,光大证券各个部门相继出事,公司整体管理存在大漏洞,管理层能否控制住局面是个疑问。
超低价卖出国债
光大证券19日表示,当日上午,公司金融市场总部在银行间本币交易系统进行现券买卖点击成交报价时,误将“12附息国债15”债券卖价收益率报为4.20%(高于前一日中债估值约25个基点),债券面额为1000万元,后被交易对手点击成交。
光大证券表示,目前,公司正在与对手方沟通并协商处理。
资料显示,2012年记账式附息(十五期)国债,期限为10年,于2012年8月23日发行,发行额为300亿元,发行价为100元,,票面利率3.39%。交易员估计,光大证券交易员可能想4.02%买入12附息国债15,但将收益率误打成4.2%,并误将“买进”点成了“卖出”。
今日将复牌交易
据光大证券发布公告称,经光大证券申请、上交所同意,公司股票2013年8月19日继续停牌一天,今日将复牌交易。
光大证券称,8月18日晚间,公司分别收到了中国证监会对光大证券立案调查的通知书、上海证监局关于在2013年8月19日至2013年11月18日期间暂停公司策略投资部证券自营业务活动的事先告知书,19日将继续停牌。
据了解,8月16日中午休市期间,光大证券因重大事项未披露,于13点00分,对公司股票实施了紧急停牌。8月16日14:19,公司通过上交所网站发布提示性公告。
高层不稳乱象生
光大证券近五年来缺少创新突破,与行业龙头中信证券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甚至渐有跌出第一梯队的趋势。以资本实力为例,截至2012年末光大证券以131.16亿元净资本,行业排名第六位,与排名前三位的券商净资本规模相差甚远。
除了最近爆出的策略投资部门与固定收益部门相继出事外,光大证券此前在投行部门、直投部门也相继被爆负面。究其原因,光大证券高层人事不稳定,内部斗争和内耗严重,派系林立导致管理上存在失控风险。
光大证券在徐浩明担任总裁后,光大证券董事长一职曾三易其主,在王明权去职后,唐双宁曾短暂接任,如今则交由袁长清接棒。
徐浩明是王明权在交通银行任职时的老部下,曾任交通银行办公室综合处处长,但却缺少金融业务主管经验,徐浩明受到集团支持力度下降,与后来董事长之间存在心结,管理理念有时很难向下渗透。
内部人士称目前光大从集团获得的业务资源远远不能与中信证券相比,有时候还得背负不少负担。目前,光大证券管理层中有多位来自于光大集团,这部分空降高管与本土高层也存在较为严重的理念不合。
投行部门内耗大
在6、7月爆出的投行部门内讧来看,分管副总裁熊国兵自于光大集团,原分管副总裁刘剑则是本土业务派代表,双方利益与考虑问题出发点分歧很大。
光大证券副总裁熊国兵为了利益大胆争取,不惜与他人结怨。内部评价他在改革投行的举措过于急躁,步子迈得太快,没有平衡好各方利益,使得投行内部陷于互不信任、上下斗争的泥淖。
如大幅削减了保代薪酬,取消了津贴与补助,并且重新制定了业务考核以及绩效激励制度,对投行业务量和奖励标准进行了量化。在业务流程上,他成立资本市场部,并提升为一级部门,其工作也提前到项目立项,并参与项目质量的把关、风险控制等内核工作。
据悉熊国兵在刚开始阶段,管理理念很难深入到业务层面,尤其部分中层和老员工反弹较大,这也加深了他对旧派系的不信任,转而将部分重心投向新人的培养。这一改革使得光大投行的业务成本逐渐降下来,并在一定时期内贡献了不少利润,但同时也加重了光大证券投行团队的动荡,导致了更多老员工的离职,3年间流失了不少投行骨干。
直投造假有亏损
光大证券旗下直投子公司光大资本之前还被爆出公司内部治理混乱,4年仅投出16个项目,其中仅1单上市,13个项目出现浮亏,投资于百力达项目的1亿元全部亏损,此外,被证监会定性为财务造假的浙江洪波也有光大资本的参与。
资料显示,2010年光大资本斥资9860万元取得百力达太阳能5.8%的股权,由于光伏行业整体亏损严重,百力达也未能例外。除百力达外,光大证券在浙江洪波项目上采取的是“保荐+直投”模式,证监会调查发现,浙江洪波存在虚增销售收入的重大财务造假嫌疑。
据内部员工透露,光大资本内部管理机制的问题已经使得优秀人员大量流失,目前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据新华社
相关阅读
- 08-26
- 08-26
- 10-09
- 01-03
- 02-24
-
今日必看
- 精彩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