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季度以来定增审核速度明显放缓

来源:上海证券报时间:2017-01-24 11:30:51

  随着市场逐步完善和监管水平提升,“上市当门票,入场再融资”这一A股持续多年的独特融资路径,正在悄然改变。

  1月20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证监会将严格再融资审核标准和条件,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单次融资金额过大,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

  事实上,监管之手在此之前已渐施力度。据上证报记者梳理,自2016年四季度以来,再融资尤其是定增审核速度已明显放缓。定增项目从审核过会到拿到批文,平均耗时已从2016年前三季度的约81天,增至第四季度的约130天。

  在投行人士看来,经过多年的演化,定增已经成为A股上市公司再融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蓬勃发展之中却难免鱼龙混杂。当前,监管层提出对定增从严监管,或是一方面回应此前市场关于“定增取消”的传闻,另一方面则将对市场激浊扬清,推动再融资逐步回归其应有之义。

  审批耗时大幅增加

  根据现行规则,定增需经过监管层审核批准后方能发行,而“审核关卡”和“批文下发”便是监管层对定增调控的两大抓手。其中,相较于“审核关卡”的硬性规定,“批文下发”往往被视为监管力度调整的“柔性手段”。

  记者统计数据发现,2016年11月、12月收到批文的公司,其定增方案从审核通过到获得批文,平均耗时达130天。这意味着,即使前期步骤一切顺利,公司在明知定增已获审核通过后,还要等待约4个月的时间才能实施。而在2016年前三季度,上述指标分别为42天、106天、91天,平均耗时约81天。

  这一数据与2016年下半年定增逐渐趋缓的市场感觉颇为吻合。上述投行人士表示,以往定增过会就可放松心态,只消一个月左右就能拿到批文,而现在动辄要等上三四个月,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作为2016年知名案例之一的上汽集团(24.960, 0.01, 0.04%)150亿元定增方案就是如此。1月21日,上汽集团发布多份公告,宣布高达150亿元的定增方案最终收官。尽管投资者认购踊跃,但回溯其再融资整体时间跨度,依然令市场记忆犹新。

  早在2015年11月6日,上汽集团即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150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同年12月23日,公司宣布已收到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时隔5个月后,该定增方案获得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通过。按照惯例,上汽集团彼时在公告中提示,公司尚未收到证监会的书面核准文件,将在收到正式文件后另行公告。而这一等就是大半年,直到2016年12月5日,公司才披露于12月2日收到批文,获准实施定增方案。

  此外,漳州发展(5.060, -0.02, -0.39%)、数源科技(15.340, 0.03, 0.20%)、安信信托(23.720, 0.37, 1.58%)、爱迪尔(16.060, 0.00, 0.00%)等多家在2016年12月份收到定增批文的公司,其审核通过后等待批文的时间均超过4个月,其中爱迪尔的等待时间甚至约300天。

  “大”方案齐等批文

  在1月20日的新闻发布上,张晓军重点提及“大规模融资”一事,称下一步将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单次融资金额过大,健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现场检查制度,督促保荐机构对在审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进行复核。

  事实上,多个超大规模定增方案似乎已经遇到上述考验,有些甚至在2016年上半年就通过了发审委审核,但至今未能拿到批文。例如,海航投资(5.050, -0.01, -0.20%)拟定增募资52.24亿元收购华安保险部分股权及新生医疗100%股权的方案,已于2016年5月20日通过发审委的审核。然而,截至目前,公司仍未披露是否收到证监会批文,此时距离审核通过已经过去了247天。

  与之类似,广汇汽车、泛海控股的定增方案分别已在2016年6月、7月获得发审委审核通过,但两家公司至今均未获得批文。在募资金额方面,广汇汽车、泛海控股分别拟募集80亿元和11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华资实业(13.710, -0.07, -0.51%)的定增方案,其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16.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对华夏人寿保险增资,就此实现从以制糖为主业转型为拥有金融保险、制糖双主业的上市公司。根据公告,华资实业的定增方案在2016年7月22日已通过发审委的审核。如今,已经半年时间过去了,公司仍未披露是否收到证监会批文。为此,公司只得于2016年12月召开股东大会,将定增方案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延长。

  另外,不少定增方案在上会之前,都经过了不止一次修订,从调整定增募资金额到改变募资投向,均有所涉及。根据监管层披露,2016年以来,证监会加强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监管,严格审核并严格规范募集资金投向,出现多家上市公司知难而退撤回再融资申请,以及调减再融资金额的现象。

  “定增尽管是非公开发行,可一旦解禁,这些股份还是有相当大的可能流向二级市场,如果规模过大,不利于二级市场的稳定。”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

  推进健康化运行

  “定增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再融资工具之一,其规模远远超过IPO。”沪上某私募人士表示,由于IPO目前能募集的资金有限,部分公司的融资过程出现了“IPO买门票,再融资来补全”的非正常状态,这不利于市场发展。

  情况的确如此。近两年来,次新股上市不久即启动定增、重组等资本运作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不少公司的定增募资金额甚至几倍于IPO募资金额。

  有专家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资是促进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融资结构不合理,募集资金使用随意性大、效益不高等。

  记者注意到,监管层在2016年对定增格外重视,从鼓励市价发行,到“七折底价”,再到跨界定增收紧,种种措施都在压缩定增市场上的套利空间,消除定增过程中扰动股价的“杂音”。上述举动也得到了市场人士的认可,有机构投资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监管层推动定增逐步市场化,使得参与者更依赖于价值判断,而非简单“吃价差”,加速优胜劣汰。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末,市场曾传言定增或被暂停或者取消。如今,证监会提出对定增从严监管,意味着该传言不攻自破。

  对于下一步改革方向,张晓军透露,现行再融资制度从2006年开始实施,至今已逾十年,有必要对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予以优化调整。总体考虑是严格再融资审核标准和条件,解决非公开发行与其他融资方式失衡的结构性问题,发展可转债和优先股品种,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定增“一家独大”的局面肯定会改变,监管层后续或将出台更多政策细则,推动定增逐步回归正轨。与此同时,诸如转债、可交换债、优先股等更加丰富的融资工具将逐渐发挥效力。

标签: 速度

相关阅读

10家鞋企中有2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处于增长状态  鞋企表现有喜有忧
    近日,10家鞋履上市企业陆续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从数据来看,今...
291家科创板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同比增长28.93%  科创板中报业绩有望继续领跑
    下周,中报披露即将收官。根据Wind统计,截至26日下午5点,已有29...
沪深A股震荡走低  保险、农业板块逆市走强
    周三,沪深A股震荡走低,保险、农业板块逆市走强,元器件、半导体...
两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提前结束募集 两只基金公众认购规模已超初始募集规模上限
    8月16日,上交所官网显示,中金厦门安居REIT、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
受天气影响部分鲜菜供应减少价格上涨  7月本市CPI环比由降转升同比上涨2.1%
    昨天,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7月北京居民消费价格...
工业富联半年报:营收利润逆势双增  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业务营收达1245亿元再创新高
    8月9日,工业富联披露半年报。其中营收达2252 6亿元,同比增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