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德为先。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在全校全面推广品德教育,努力将“人本德先”的理念深入到课堂教学、主题实践活动、家庭社区等各个领域,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个性、道德品质健康全面发展。
学校把课堂教学作为“人本德先”实施的主要渠道,要求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在教学中民主平等,积极营造一种“真诚、热爱、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气氛;把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人本德先”实施的重要体现,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升旗仪式、黑板报等,将之贯穿学生生活、学习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场所,让学校呈现出“和谐、文明”浓厚的德育氛围;把家长社区教育作为实施“人本德先”的有力延伸,要求班主任定期和家长联系,学校也定期和家长委员会进行座谈,建立有效联系与沟通,让学校教育环境呈现出良好态势。
学校能过实施全员育人的“导师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氛围。将全体学生责任到人,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同时细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建心理辅导室,以专职心理老师为主导,以德育队伍为主体,出期刊,细交流,走进学生心灵,为他们减负,关心学生心理健康。
丰富德育活动,搭建学生发展平台。每周选出一名“荣誉护旗手”,每月评出十名“校园之星”,每期评选一次“十佳班长”、“十佳体育委员”、“十佳寝室长”,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组织贺卡设计大赛、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五四文艺汇演、社会实践活动,2010年排练两个节目代表浏阳参加四县市中学生文艺节目展演,均获一等奖,这些活动极大地释放了学生的压力,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幸福指数。
学校提出了“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学习机会”的口号。建立了贫困生资助的长效机制,成立了“中博公司助学基金”、“刘守江个人助学基金”、“黎升来个人助学基金”,创设了废品回收等工作岗位,再加上国家助学金、彩票公益金,确保了贫困生资助经费的稳定来源。
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学校更重视对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的情商培养,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孝亲教育等,教育他们用平静之心接受帮助,以自强之心对待困难,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