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资讯 > 城市 > 消息正文

株洲攸县:资源经济县如何转型突围?

2014-03-19 16:18:50 来源:当代商报     编辑:

  株洲的发展,不仅是市区的升级,也是县域的跨越,不仅要市民参与,也需村民发力。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决定着全市跨越的步伐,决定着株洲腾飞的进程。

  3月3日下发的《株洲市县域崛起实施纲要》,标志着县域发展的战鼓已经擂响,宣布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

  为解析县、市难点,寻找发展路径,本报推出《县域崛起·问难点·找潜力·看希望》专题报道。

  攸县是我省的产煤大县,因煤而兴,也为煤所困。

  需要正视的是,资源型、能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德国鲁尔、中国山西的经验,只可参考,却无法复制。

  从领导,到业主,都在思索:攸县传统的“资源过度依赖”和“结构单一”的发展模式,如何转变?

  难点:

  工业发展为何“有星星没月亮”?

  攸县煤炭资源之丰富可谓得天独厚,我市初查煤炭总储量的80%以上都分布在这里。

  然而,县域发展高度依赖煤炭致使支柱产业单一、耗能较高、大型支柱企业寥寥无几却是不争的事实。

  “产业结构不优,对矿产资源依赖性强,产业发展惯性思维没有改变,是攸县发展中的一个老问题。”3月12日,攸县县委书记胡湘之一针见血地指出,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闻名全国的“五小”工业到80年代后期的煤炭和铁矿开采业,再到90年代中后期的全国“百个产煤大县”之一,攸县以资源开采和传统工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基本没变。二产业结构“偏重”,三产业发展滞后,攸县经济有着“畏冷喜热”的特点。

  较之醴陵市特色鲜明的陶瓷、烟花、汽配、建材等产业,攸县其他工业产业发展表现平平,虽门类齐全,但上规模的企业少,带动能力不强,呈现出“满天繁星,没有明月”的尴尬。

  这与园区不大不强不无关系。尽管攸州工业园两年前已升格为省级工业集中区,但它从建园至今才11年,还很年轻,目前入园企业有61家,产业集群仍在培育之中,离形成产业高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随着衡炎高速、醴茶高速、炎睦高速、炎汝高速、衡茶吉铁路等区域交通干道的畅通,攸县的交通区位条件也乏善可陈,招商引资因此难上加难。

  面对攸县当前的发展状态,胡湘之难掩心中的忧虑:“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快,经济总量不大,与干部思想观念解放不彻底不到位、体制机制不高效不完善、重大项目包装策划不够有着深层次的联系。”

  转型,突围,是唯一的选择。

  潜力:

  精深加工、园区集聚的探索

  对于攸县来说,多元发展首先就要让煤本身“多元”。

  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延长煤产业链条,则是其中最重要课题。显然,攸县人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

  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从开工建设至今已有3年多,背负着破解我省电力供应困局、提高资源转化率的期待,攸县让大唐华银这个龙头企业带动,在煤矿旁边建起“坑口电站”。煤与电的上下产业链一旦打通,攸县在煤炭供应和价格上将不再受制于人。

  不仅如此,攸县还制定“能源三年提升计划”,将以煤电一体化项目为依托,把全县94家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成14家集团公司,力争通过2至3年时间使全县煤炭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

  而要保证煤炭产量、质量的稳步提升,技术层面得花不少工夫。当前,攸县有大小煤炭加工经营企业100多家,这些企业大都只对煤炭进行粗加工,不具备洗选和精深加工的能力。去年,该县引进山西先进技术,成立首家大型现代化煤炭洗选加工企业,为煤产业走精深加工之路打下基础。

  产业发展,最终要向园区集聚。

  近年来,攸县对园区开发的重视程度和建设投入力度均前所未有,由攸州工业园、网岭循环经济园组成的攸县工业集中区“一区两园”发展布局已十分清晰。攸州工业园主攻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今年力争引进企业20家,实现20亿元的投入;网岭循环经济园突出循环经济、两型产业特色,依托煤电一体化、旭日陶瓷、干法水泥等龙头项目和企业,做大做强煤电能源、建材陶瓷产业。园区重建更要重管。该县计划进一步加快简政放权力度,做实园区开发公司,增强园区“造血功能”。

  与此同时,有着丰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攸县,在发展旅游业上更是有着优越的先天条件。在引导酒埠江、鸾山搬迁重点污染企业后,工业重镇向旅游名镇转型的脚步也将越来越快。

  希望:

  关键利用好“人和”

  保持足够的清醒,敢于查找自身弊病,才能开阔视野,看清前路。

  胡湘之认为,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加快简政放权的速度,是攸县各级干部的唯一选择;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一个更节约、更高效、更绿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更是攸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采访中,胡湘之告诉记者,在攸县描绘的发展蓝图里,全面小康、改县设市、冲刺百强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梦想。而要确保县域经济社会顺利转型,最大的希望在“人”。

  作为劳务输出大县,攸县常年有20万农民在沿海等地务工经商。如今,这些在外打拼的农民“大雁回归”。在外奋斗的经历,让他们积累了资金也学会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种粮大户、合作社负责人、企业老板等成为他们新的“角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三个攸县计划”的提出,不仅吸引了在外游子回乡发展创业,更对干部的作风、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攸县全面实施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乡镇街道“四联机制”,迅速布局百村共建联民心、百人问政察民意、百项实事惠民生、百案化解排民忧、百天审批解民难的“五百行动”,逐步营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干事创业环境。

  当前,东城新区全面开发,湘东家居城、湘东汽贸城、城市综合体、华天城等一批重点工程或建成或开工,“两江四岸、一城四区”的城市布局逐渐明晰;随着全国卫生县城、全国平安畅通县、全省文明县城的成功创建,攸县城乡环境宜居宜业。

  面对这场产业转型升级之战,置身忧患之中的攸县人开始攒劲发力。

标签: 攸县 株洲 经济

相关阅读攸县 株洲 经济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9 - 2014 www.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