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逢季末 打响银行揽储战 多家银行理财品预期收益率超5%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经历“钱荒”之后一度走低,8月以来又呈现上涨态势。中秋节即将来临,之后又将迎来“十一”长假,而伴随而来的银行季末考核的敏感时点有望推升理财产品收益。为了应对9月末的季度考核,不少银行在9月初就小幅调高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前锁定客户资金。记者发现,近期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小幅上调了部分产品预期收益率。
银行增发理财产品
“预期年化收益率5.2%、限量发售、半年期理财产品正在热销。”纷至沓来的理财产品推销短信,拉开了9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大战的序幕。记者调查发现,与前段时间4.8%的预期收益率便能领跑理财市场的情形相比,9月以来,不少银行都调高了新发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部分产品预期收益率超过了5%。
例如,建设银行今日起售的一款3个月期“乾元-共享型”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而8月末,该行发售的同期同类型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5%。此外,光大银行T计划52天期理财产品5万-50万元档次的预期收益率调升至5%,较8月初提高0.1个百分点。
实际上,这一趋势已经在8月份有所体现。据普益财富统计,上周(8月24日—8月30日)66家银行共发行了577款理财产品,较上期增加18款。
收益率将延续上涨
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每到季末,银行要满足75%的存贷比考核指标,需要加紧吸储。如此一来,银行间市场利率就会走高,理财产品收益率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这是月底理财产品收益率纷纷走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9月底和12月底,产品收益率骤然上升的现象可能会重演。
由于半年末考核撞上“钱荒”,6月下旬,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度飙高至6%-7%的年内顶峰,揽储压力一增再增。中秋节即将来临,之后又将迎来“十一”长假,伴随而来的银行季末考核的敏感时点有望推升理财产品收益。银率网理财产品分析师董云姣表示,对于一些想要谋求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而言,9月末和12月末将是很好的投资时机,银行正在大力推广的手机银行、理财夜市等销售渠道预期收益率通常会更有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9月份中秋节之后又迎国庆节,再加上月末、季末因素,银行资金面紧张的格局难改,银行靠发行理财产品揽储的冲动难以避免,因此,预计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会延续上涨,5%收益率有望成为常态。
标签: 银行揽储战
相关阅读
-
今日必看
- 精彩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