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效应叠加 理财产品收益上扬
9月月末、季末重叠,加上中秋节、国庆节长假现金消费需求激增,三重效应促使近期资金利率面临较大上行压力。这也让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短期理财基金等产品收益率不断走升。专家建议,投资者在季末资金面趋紧的背景下,可选择表现稳定的理财产品打理闲钱、锁定收益。
钱紧压力渐现
“假日来临,为应对中秋、国庆备付,隔夜资金融入机构持续增多;由于跨月资金需求也明显升温,推升了14天期限品种回购利率。”某商业银行交易员告诉记者,当前资金面的季节性压力逐步显现,预计资金利率后续仍有一定上涨空间。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当前央行针对短期流动性的调节愈加灵活,但“中秋”“国庆”两节叠加,资金面将出现季节性紧张格局。“隔夜资金利率的敏感程度较高,在资金趋紧时往往首先变动。”申万证券分析师屈庆判断,前期资金面的暂时放松至此已告终结。
中债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收盘,银行间回购利率出现大幅攀升。其中7天、14天品种分别行至3.644%和3.943%的较高水平,而21天品种则大涨93.1个基点,上摸至4.992%的位置。业内人士认为,央行对目前整体资金总量的指导态度仍然偏紧。
稳赚“过节费”
由于每逢月末、季末,银行定期存款等类与市场资金利率紧密挂钩的投资标的收益率会攀升,所以受访的业内人士预计,货币基金、短期理财债券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均将有所受益。截至9月14日,已有7家商业银行发行20款“中秋节”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4%,较之前一周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4.94%高0.2个百分点。
投资货币市场工具的货币基金也是利率走高的受益者之一。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138只货币基金的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达到4%。而在此前,这一数据一度在3.5%左右徘徊。以万家货币基金为例,9月以来七日年化收益率几乎都在4%以上,9月4日更是达到4.53%,约为活期存款利息的13倍。
“与股市不同,货币基金节假日是照样有收益的,且分红免税,流动性好。”理财专家表示,对于假期期间手里有闲钱的投资者来说,是个不错的中转站。
较高的收益率也成为短期理财基金吸引投资者的重要砝码。截至9月18日,统计的104只短期理财基金表现抢眼,平均收益率达到4.3%,比货币基金更高一筹。均据新华社
相关阅读
- 08-23
- 08-28
- 08-30
- 09-05
- 09-12
- 09-13
- 11-12
- 11-12
- 09-18
- 09-24
- 09-26
- 09-27
- 10-08
- 10-09
- 10-09
- 10-16
- 11-08
- 11-14
-
今日必看
- 精彩话题